新密市人民政府网站logo
新密市“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及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来源:新密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1-06-11 21:24  

一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寻常、而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围绕“打造工业强市、建设中等城市、争进全国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难克艰,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7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8%;人均GDP达46250元,比2005年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亿元,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6.5亿元,年均增长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90亿元,年均增长34%;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约束性目标顺利实现;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值实现大幅增长,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58元,年均分别增长12.1%和13.4%,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总体来讲,通过五年努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如期完成,是历届五年规划执行情况最好的时期之一。
二  “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新密市将进入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宏观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新密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全速推进时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和战略支撑产业重新构筑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战略全面实施、大郑州建设全面提速的重要战略机遇,积极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发展大格局,顺势而为,明确定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强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逐步摆脱资源依赖,努力实现结构调整实质性突破。
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一次会会、郑州市委九届二十次全会精神,结合新密发展实际,新密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市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调整结构,着力统筹城乡,着力改革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全面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把新密建设成为干净整洁、结构优良、富足文明、风清气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十二五”期间,围绕“结构调整有实质突破,社会建设有较大进步,民生状况有明显改善”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要重点做好: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耐材、能源等主导产业。重点“做大”耐材,努力“做强”能源。巩固壮大造纸、服装特色产业。造纸工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服装工业重点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并注重提高研发能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新兴接续产业,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一省三市”四个集聚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围绕“白寨-曲梁-刘寨、城区东部-矿区组团、古城县衙—城市西区”三条经济带,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房地产、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基地。三是促进集聚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调整功能分区,有效集聚人口,形成组合有序、功能互动、设施完善、整体协调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新兴中等城市。四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五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环保和节能增效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六是纵深推进改革,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七是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新密。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  2011年展望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市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出口总值增长2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3%;
四  主要措施
(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把提升主导产业和培育新兴接替产业相结合,培育一批高科技、潜力大、带动强的新兴产业。以西区生物环保科技产业园为依托,积极发展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为新密市的支柱产业。重点支持豫密药业、亚乐生物科技苦参碱、华昌公司、东方玫瑰谷玫瑰系列产品生产线、金鑫机械制造、金源特变等特色项目建设。二是提升耐材、能源、造纸主导产业。耐材工业以构建国家重要绿色耐材生产为目标,重点推进东方集团、正泰耐材均质料项目建设,安耐克耐材扩建、汇特耐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能源工业通过加快煤矿兼并重组,稳定煤炭产量、拉长产业链条、发展新型能源等措施,增强煤炭就地转化能力。加快推进新密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建设工程、郑煤集团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建设。新建王庄、金信等洗选煤项目,并抓好龙源风力发电、昌源电力扩建等项目建设。造纸工业重点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着力引进大型集团,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突出抓好百万吨造纸、新型环保石头造纸等项目落地建设,推进华强纸业技改、东盛纸业扩建等项目建设,做好恒丰纸业、工贸纸业等龙头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三是壮大服装特色产业。服装工业做好产业承接,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研发能力。重点加大泛美服饰、渡森服饰、岸东制衣、精美制衣等项目建设。四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重点支持安耐克国家耐材研发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成果新密中试产业基地建设。
(二)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发展动力
    提高工业的集聚度,促进工业集约化、园区化、基地化,形成一批新的投资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重点抓好投资130亿元的“一省三市”四个集聚区建设。(1)省重点园区新密产业集聚区(曲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产业集聚区至郑州大学南路快速通道,加大招商力度,争取新入驻20家企业;(2)生物环保科技产业园。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鼓励拜纳佛、东方玫瑰等10家生物工程、精细化工、高技术服务等企业入驻;(3)新密超化耐火材料工业集中区。加大园区建设,积极引进160吨以上吨位压力机,提高生产力,新引导10家企业入驻;(4)新密大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区内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新入驻企业10家。
(三)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以尖山、大隗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以尖山、牛店为主的金银花、十香菜、玫瑰等特色产品,以白寨、刘寨为主的小杂果,以苟堂为主的中药材四大种植基地为主的高效农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搞好昌隆牧业、宇航牧业等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实施新密市100万只蛋鸡全控标准化基地及鸡蛋深加工项目;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推进郑州溱水上河源生态园、郑州秀水千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园项目建设;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日光温室100座,大力扶持郑州群乐蔬菜有限公司、郑州国华食品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25处,解决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对曲梁、河西、楼上庄、南红石峡4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建设集雨节灌工程项目区2个,新建水窖2000个,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00亩,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54.26平方公里;建造县级沼气服务网点一处,大中型沼气5处,户用沼气5000座;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组织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75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000人;五是促进新农村和谐建设。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支持群众民主管理村组事务。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推进“家电下乡”工程,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继续实施尖山、袁庄两个移民点移民搬迁工程,完成搬迁贫困群众360户。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三产
    一是提升城市综合配套能力。突出抓好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拓展提升中心城区。强力推进西区建设,加大东区改造力度,南北拓展中心城区。加快老城组团、矿区组团与中心城区融合,加大山北组团的开发建设。三是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吸引产业人口集聚,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曲梁、超化、大隗、白寨等中心镇为支撑,卫星镇、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组合有序、互动发展的城镇格局。四是强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主要景区纳入环郑州旅游圈内,将新密市打造成郑州市近郊绿色休闲度假地。重点推进河南盛鸿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古城旅游开发、尖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五是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发一批有规模、上档次、出形象的居住小区。抓好东城半岛、中强御金湾等地产项目,加大惠沟村、嵩山路社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六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东区屏峰商场—万客隆生活广场商业圈改造、西区金博大—丹尼斯的城市商务中心提升,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发展行业物流,构建区域性集散中心。七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信息服务业,实施数字城市工程。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
(五)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新密
    一是完善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加强对采煤沉陷区、废旧厂区和空心村的集中整治,搞好废弃土地复耕,坚持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严格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促进我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确保生态安全。重点搞好云岩宫森林公园、密玉矿山公园项目建设;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实行城市区域内集中供热工程,逐步拆除规划供热区内燃煤锅炉,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监督管理,改善环境质量;三是加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做好李湾水库补源及供水改造工程、裴沟、超化、李岗煤矿矿水利用项目;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抓好省循环经济试点裕中电厂,昌源乳业、昌源电厂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六)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新密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事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继续落实“两免一补”,规范教育收费,整合教育资源,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升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加快市直第三幼儿园、市直第四小学等项目的建设;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加大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力度;三是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9000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最大限度安置“4050”困难就业人员;四是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落实好房改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7万平米,336套,廉租住房4000平米,72套,稳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五是统筹安排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女卫生事业。做好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建设平安新密、和谐新密。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