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人民政府网站logo
新密市“超化吹歌”
来源:新密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4-10-20 16:44  


 
超化吹歌”自明初成立吹歌社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秦汉时期,“超化吹歌”的前身“鼓吹曲”就已经是皇家音乐,后来,成为寺庙乐曲,随着超化寺的衰退而流入民间。至今,它还保留着“不为红白喜事演出”的传统,这些,都构成了“超化吹歌”的独有特征和传统历史的研究价值和文化特色。

  “超化吹歌”在历年来的活动中屡屡得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好评,200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史书记载,“吹歌”是我国十分古老的一种吹奏乐演奏形式,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的组合,大约起源于我国的商周时 期,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它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萧、韵鼓、大铙、碰铃等乐器,堪称我国古代的交响乐。而辅助乐器鼓、筝、萧、笳等乐器合奏的鼓吹曲来自于北方少数民族,汉朝时被用到了守边的军队,来壮军威。后来慢慢地传到宫廷,作为皇帝宴请群臣时用,或者皇帝出行时在路途中演奏。

  由于河南新密超化寺供奉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名震一时,成为香火旺盛的中国大的寺院,吸引着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来此朝拜。一位翰林到有“名刹十五”之称的超化古寺进香参拜,把流传在皇宫里只用皇宫或国家祭祀大典的吹歌传给了僧人,与当地的音乐杂糅,形成地域性比较强的音乐形式。自此以后,吹歌伴随着超化寺如雾的香烟和浩荡悠扬的佛号声而传承下来,成为超化寺鼎盛时期的寺庙音乐。

  明朝景泰年间,超化寺僧人陈玉田把这种音乐传入民间,形成吹歌社,到清代、民国,一直代代流传,借迎神祭祀活动而长盛不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当地的尖山乡沙古堆村、袁庄乡姜沟村、超化乡超化村都有“吹歌社”。最享有盛名的还是超化村“吹歌社”。

  1959年参加郑州市民间歌舞汇演时,还获得了一等奖。但在“文革”中,超化吹歌也被当成封建文化遭到批判,濒临灭绝!

  后来,经过挖掘抢救,得以保留至今。所用乐器管子、十八笛笙均系祖传,已有300年的历史。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