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汛期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来源:新密市人民政府 时间:2021-07-24 17:20
近期,我市遭遇极端强降雨,部分地区积水严重,引发洪灾。目前正值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烂,极易引发肠道不适、食物中毒等问题。为切实做好汛期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防止发生次生安全事故,针对汛期食品安全特点,新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以下食品安全风险提示:(一)保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脏手和不洁工具接触食品;及时清除室内外淤泥、垃圾、积水,防止蚊蝇孳生。(二)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分开盛放;餐具和切配、盛装熟食品的刀、板和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定期用蒸煮法消毒。(三)烧熟煮透。加工处理肉、蛋、奶、鱼等食品时,要烧熟煮透;尽量不加工和食用冷荤类食品;不生食动物性食物。(四)注意存放。食物存放要防尘、防蝇虫、防鼠、隔水防潮,高温天气食物易变质,不要吃变味、发粘、发霉等变质食物。(五)选择安全食材。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野菜和野果;不购买被洪水、雨水浸泡过的食品,不使用潮解、霉变、过期变质的食品,采购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标识等,防止误用亚硝酸盐加工食品。不买来历不明的低价家禽家畜等。不捞食、捡食水中、路边的不明动植物或食品。(六)预防营养缺乏。可以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以预防微量营养素的缺乏,特别要保证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少年及老年人群的营养摄入。(七)饮用清洁水源。不直接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地表水,必要时购买瓶(桶)装饮用水;不喝未经消毒处理的洪涝积水,不喝生水。(八)如发现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或在外就餐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发生食物中毒者应及时就医。(一)做好汛期预防自救。尽可能保证洪水、积水不进入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受灾严重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恢复正常的食品生产经营前,要切实做好生产经营场所的消毒和食品加工各环节的环境与设备检验,确保生产经营场所卫生条件符合有关生产经营的要求。(二)严格食品生产加工和餐饮制作。受污染的设备、设施及器具必须经严格清洗消毒后方可投入使用。受洪水、积水污染的食品不得投入市场;发现变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要及时销毁;禁止受潮、霉变的食品原料及包装材料再次投入生产使用。及时清理下架已被污染的食品。要对食物制作的关键环节进行过程控制,注意生熟分开和加热彻底,对生产用具和餐饮具进行有效消毒,对食品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三)严格食品用水。汛期严禁使用地表水作为生产经营用水和清洗设备设施及工器具用水,防治交叉污染。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要密切关注生产用水源的受污染情况,严格监控设备运行情况,要做好水源监测,及时清洗管道,更换过滤膜,成品检验合格后销售。(四)严格食品运输。对运输工具要进行清洁消毒处理,运输过程中要采取防腐、防雨、防蝇、防尘等措施,不使用不宜运输食品的车辆。(五)严格食品分发。尽量采用小包装,少量多次分发。分发食品的同时要指导合理的再加工及安全食用方法。不捐赠或免费提供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六)严格食品配送。网络食品销售第三方平台加强配送贮存过程食品安全防护,不配送被污染的食品。(七)严格经营秩序。积极拓宽货源,做好粮油、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大宗食品储备、供应。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一)重点加强集中配餐、农村集体用餐、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积极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二)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经营场所安全排查,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要及时责令停业、整改,严防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饮用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加强临时应急状态下的食品加工销售点现场监督指导,确保食品及原材料采购、加工制作、贮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食品安全。(四)加强受灾食品经营者排查,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妥善处置因水淹浸泡等原因导致的腐败变质、污秽不洁食品,防范问题产品流入市场。(五)加强救援食品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坚决杜绝过期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霉烂变质食品用于救援食品。(六)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增强灾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七)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过期食品、霉烂变质食品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利益和合法规范的食品市场秩序。(八)加强应急值守,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