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你们,让我年龄这么大又重新走上了工位岗位”,家住新密市新华路办事处杨寨村的孙书会,在接到新密市人社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递来的上岗报到通知单时非常感激的说。孙书会,女,46岁,因自己年龄偏大不好找工作,家里又上有老下有小,入不敷出,家庭十分困难。
为扩大就业帮扶力度,多渠道深挖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和公共管理类等岗位,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着力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年龄偏大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2024年,新密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让更多像孙书会这样年龄偏大人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一是制订开发计划,合理开发。将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组织各单位对公益性岗位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有针对性地制定岗位开发计划。根据岗位开发计划,发布招聘公告,规范招聘条件和程序,确保符合安置条件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公益性岗位。
二是精准组织实施,兜底安置。将“4050”、长期失业等群体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通过信息化系统数据共享机制,精准认定。按照“岗位开发有计划、单位用人有申请、组织个人先报名、聘用结果有公示”等要求,严格组织实施,确保符合安置条件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应安置尽安置。
三是规范岗位管理,加强检查。用人单位对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开展岗前培训,进行定岗定责,加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监督和管理,规范考勤制度。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采取不定期、不定时、不告知方式,通过电话抽查、实地督查、走访询问等方式,对公益性岗位在岗及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公益性岗位人尽其用,岗尽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