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个彩虹门,院贴大红喜,村民道贺不吃饭,这婚事办得真爽快。”昨日,新密市米村镇朱家庵村的一场婚礼引得众人啧啧称赞,这是新密市推行红白理事会带来的可喜变化。
新密市以建立红白理事会为重要抓手,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实现文明生活方式。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一个个村级红白理事会建起来了。为使广大群众了解理事会,理解其工作,每个村的党员干部组成宣讲队,系统介绍建立理事会的意义、移风易俗的重要性、每个人应承担的义务等。宣讲队入户发放文明操办红白喜事倡议书,分析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炫富等旧俗的危害,倡导“婚喜事新办、丧葬事简办”,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群众微信群每天转发家庭节俭办事典型、好人好事和绿色出行等信息。一系列宣传产生了显著效果。
减轻了基层群众负担。理事会倡导节俭办事,对具体行为进行明确限定。来集镇马沟村规定男子结婚,婚车不超过6辆;米村镇朱家庵村规定村民重情轻礼,上礼最多不超过100元;岳村赵寨村要求办丧事,只能有一班唢呐队;曲梁镇张湾村提倡厚养薄葬,白事尽量少花钱……这些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约法条款”,限制了盲目铺排、大操大办,使所有家庭都能轻轻松松办起事。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新密市农村每年节省开支8000多万元,大大减轻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促进了农村风气好转。农户家有喜事或丧事,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第一时间到场,与该家庭人员一起商量具体安排,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及时调配男女帮工。在操办过程中,一切按照理事会规定,坚决遵守节俭简便的原则,不花冤枉钱,不铺张浪费,不随意攀比,提倡新事新办,有力遏制了盲目讲排场、大手大脚花钱等不良行为。截至目前,该市18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300多个村,村村建起了红白理事会,除去了陈旧观念,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广大农村家家争创文明户,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