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人民政府网站logo
新密市卫健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来源:新密市卫健委  时间:2025-03-19 10:19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我市积极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优化分级诊疗格局。建立市县一体医共体建设机制,强化市县联动,市中医院与5家郑州市级医院完成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等六个领域专科共建;派驻49名业务骨干对乡镇卫生院精准帮扶,帮助基层开展新业务15项、新技术21项;全年双向转诊患者3962人次,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

优化人员编制与配置,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培养。建立编制“周转池”,优先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用编需求;加大紧缺专业和全科医生招聘力度,优化绩效工资制度,落实津贴补助,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基层;健全人才流动培育机制,开展人才交流挂职活动,储备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实施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及省市基层卫生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才654名,培训家庭医生团队7个。

推进能力达标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市1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截至目前,3家单位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合格标准,15家单位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其中大隗镇中心卫生院、曲梁镇中心卫生院、超化镇卫生院3家达到推荐标准;大隗镇中心卫生院、曲梁镇中心卫生院2家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规模。大隗镇中心卫生院入选2024年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项目。

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加强优势特色专科建设。统筹规划基层医疗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当地疾病谱和群众需求,明确特色专科建设方向,制定专科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建设方向与核心病种;在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向特色专科倾斜,提升硬件设施与技术水平;整合相关学科资源,组建以优势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共同参与的“1+N”学科群,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诊疗服务。

加快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推广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搭建全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县域内远程会诊、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和检验中心建设初见成效,1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1家村卫生所社区服务站实现云心电全覆盖。

今后,市卫健委将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将优质便民的医疗服务带给百姓,逐步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分级诊疗格局。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