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隗村位于大隗镇核心区域,管理主体交叉,治理挑战独特。面对这一特殊格局,大隗村主动融入镇区治理,积极探索“镇村一体、协同共治”的新路径,推动村容村貌和治理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实现镇村从“空间重叠”到“协同共治”的治理蝶变。
党建引领强核心,网格赋能提质效。大隗镇党委充分利用大隗村特殊区位优势,构建“镇党委统筹部署+村党委主动承接+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根据镇党委统一部署,大隗村党委将镇区治理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形成“垂直部门协同干、党员干部带头干、商户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一方面,网格融合精耕,街巷治理增效。将综治、市场监管等多网整合为“一张治理网”,重点将镇区主干道商铺治理、消防安全等嵌入网格管理。网格员化身“治理前哨”,每日巡查、动态上报,实现“网格来敲门、服务进商铺”,显著改善了核心区营商面貌。另一方面,结对联建聚力,村镇协同共治。由镇党委牵头,镇相关职能部门和大隗村组成的镇区党建联盟积极对接镇相关部门,围绕组织共建、发展共促、治理共抓,精准发力,针对商铺集中的街区,联合市场监管开展排查,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参与门前三包,将“街区事”变为“大家事”,实现镇区共建共治共享。
环境治理精施策,长效美居树标杆。紧扣镇区“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治理目标,大隗村以“精准施策、长效治理”为核心,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动农村环境由“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推行“党员带头包片+商户门前三包+居民自治监督”的长效机制,累计发动党员群众300余人次,突出“路面清脏、行道树修枝整形、飞线清障、路肩整治”等沉疴旧疾;同时,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将示范庭院打造为乡村振兴的“微景观”,以点带面推动家庭道德文明建设与村居环境双提升,实现“整治一处、美化一域、带动一片”,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基础升级强底盘,资源盘活促双赢。大隗村主动对接镇区规划,全力配合中心片区改造项目,推动道路提升、雨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落地见效。目前,村内主干道已完成改造,雨污水管网铺设完毕,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15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乡村夜空。同时,依托临近红石峡的生态资源、千年古镇、镇区的商业辐射优势,探索发展生态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升级改造老旧农贸市场等,力求盘活闲置资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大隗村联合镇敬老院实施改扩建项目,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依托文化大院开展叉车、电商等职业技能培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努力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闲置资源盘活将治理红利转化为村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感,绘就乡村振兴的“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