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人民政府网站logo
西大街街道:非遗进日常 文化暖万家
来源:新密党建  时间:2025-10-17 08:58 

今年以来,西大街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深耕本土文化、聚焦群众需求,持续打造全民可参与的文化场景,让群众在文化浸润中收获幸福感。

非遗活化赋能。街道组建队伍深入14个村(社区)排查,建立包含43名非遗人才、5个特色项目的数据库,涵盖经担制作、开旸舞狮、米醋酿造等本土非遗项目,为传承筑牢根基。

以传统节日为纽带,非遗体验活动走进寻常百姓家。七夕期间,御金湾社区的“水面漾彩・扇上生花”活动,带领居民体验水影漆扇制作,感受非遗魅力;春节前后,马庄村村民将开旸舞狮等非遗项目搬上舞台,让传统文化在欢声笑语中传承。

街道更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皇百届”米醋品牌不断壮大,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余人,实现“文化传承+增收致富”双赢。

分龄精准服务。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街道定制“全生命周期”文化服务菜单,让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专属乐趣。

人和路社区在双节期间组织开展茶话会,邀请社区老年人共同参加,老人们边品热茶边交流生活趣事,分享秋冬季养生知识,温馨喜庆的活动现场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关怀,更传递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青少年群体则有专属“书香课堂”,祥和街等定期组织社区读书会,培养阅读兴趣,让书香成为青春成长的养分。面向全年龄段推出的“健悦”晨练项目更成社区新风尚,广场舞、太极拳、健步走等项目常态化开展,既强身健体又增进邻里关系。

阵地联动发力。街道以1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枢纽,联动物业、自组织等构建文化服务矩阵。在“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中,端午包粽子、元宵猜灯谜、中秋做月饼、双节系列文艺活动等轮番上演,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服务群众1200余人次。

为让文化服务常态化,街道还打造“固定阵地+流动服务”模式。金凤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固定场所持续开展技艺培训,“流动文化角”根据工作需要深入小区广场开展读书分享、政策宣讲等活动。党员志愿者与非遗传承人组成服务队,既提供技艺指导,又收集群众需求,今年已根据反馈新增手工创作、健康义诊等特色服务6项。

下一步,西大街街道将继续深化“非遗+节庆+服务”融合模式,让文化养分渗透到辖区每一个角落,以文化活力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