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人民政府网站logo
新密多举措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福祉
来源:刘晓峰  时间:2011-01-11 08:38  

    超化镇黄固寺村花园新村花园小区

 大隗镇纸坊村标准卫生室前的健身场地

  民生无小事,民生最关情,新密把重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改善民生,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围绕打造“蓝天、白云、绿水宜居新密”,推出一系列新政,创造了全国、全省县级市多个第一。

  短信和邮件

  牵动书记和市长的心

  “我叫窦志刚,现年31岁,原是来集镇第一初级中学的老师,得了尿毒症后四处求医,天天遭受病痛折磨,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借遍了亲朋好友,现急需手术,而家里拿不出一分钱,无奈求助王书记,请王书记帮俺想想办法。”几天前,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接到这条求助短信后,立即打电话给市教体局和来集镇政府,要求这两个单位先想方设法解决窦志刚的看病问题。

  几天后,双手捧着市教体局和来集镇政府送来的2万元救命钱,窦志刚70多岁的老母亲泪流满面:“谢谢党,谢谢政府,谢谢新密市的好领导,这下我儿子又能看病了。”。

  同一天,新密政府网站上的市长谢霜云信箱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道:“我家门前的小巷修好了,这多亏了谢市长您的关心。”

  原来,2010年9月份,做小生意的郭师傅通过网站反映翡翠街的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沿路100多户居民出行十分不便的问题。结果第二天市长就派人调查,当月就开始规划,很快一条平坦美观的柏油路出现在翡翠街。

  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听民声、解民忧的行为,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也直接导致了2010年年底,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中清理百件积案”行动在新密迅速展开。

  对交通事故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等案件,法院和基层联动,乡镇领导干部和委局中层以上干部参与,对116件涉府涉村执行案件进行克难攻坚。

  首次执行款集中发放大会上,为16名申请执行人发放执行款40万元。“真没想到!跑好几年了,我终于拿到了执行款。”李朋举老汉拿着3万多元执行款,激动地说。

  目前,已执结的各类案件占案件总数的81%。此举彻底解决了老上访、上访大户反映的问题。

  多轮驱动

  彻底改善学校的软硬环境

  民生无小事,民生最关情。群众的呼声就是信号,就是政府行政的号令。

  2009年初,岗牛小学一位女孩向王铁良反映:“教室窗户破烂用塑料布遮挡,冬天学生蹲在雪地上吃饭。”

  “收到小女孩的信,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当天就去了岗牛小学。”王铁良说,现场让他触动很大,老师和孩子睡在木板搭的“床”上,窗户和门上都是缝隙,宿舍内风呼呼地刮着,吃的就更不用提了。

  “回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让孩子们有个温暖舒适的学习环境,不能因为学习环境影响了孩子的前途。”王铁良激动地说。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2010年4月份开始,新密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助教活动。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市直委局对口支援,企业家慷慨相助……多轮驱动,新密累计投资近2亿元,大规模改善农村硬件设施。维修改造校舍9.9万平方米,为所有初中、完全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室安上了冷暖空调、配备了彩电和影碟机,建设校园电视网,实现了学校电化教育班班通,使农村娃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县市中开了先河。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密采取多种举措,对全市115所小学的校长进行公开选拔,把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

  实行校长任期考核制和定期交流制,把新任农村小学校长送到郑州市名校进行异地挂职锻炼。

  在全市大规模开展教师交流活动,采取乡镇小学教师在本区域交流,初中教师在全市范围内交流的方式,启动了5年一个周期的教师交流工作。

  对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采取脱产培训的办法,分期分批送往郑州师院、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培训。预计,到2013年将教师全部轮训一遍。

  新密还重奖教育系统先进——年度100名优秀教师和10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每人得到一台笔记本电脑,100名优秀后勤服务工作者每人奖励2000元,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奖励10万元现金,全市总奖励金额500多万元。

  畅通渠道解决群众信访难题

  过去,新密信访有一个现象——领导批示写满纸,转了一圈回原地。群众对领导批转式解决信访问题十分不满。

  2009年市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着力解除这个“顽疾”,狠抓信访渠道畅通。

  “群众的合理要求一定要满足,不能再转了。”王铁良在信访接待日,当着广大群众的面多次强调。

  为此,新密市政府开通了信访绿色邮政通道,在全市范围内的303个行政村、46个居委会安装了书记、市长信箱。

  另外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信访工作,保证老百姓以最便捷的方式直接向市委书记、市长反映问题。

  每月15日,新密市级领导都要到各自分管的乡镇下访,现场了解案情,商讨解决方法。对交办的信访案件签订包案责任书,做到“五包四亲”——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亲自走访、亲自包案、亲自研究、亲自督办。

  为从源头上避免信访问题的产生,新密市对重大决策都进行了信访评估和跟踪落实,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推行信访“销号制”,对每一宗信访案件建立工作台账,逐案签订责任状、逐级呈报处理、逐案报结果、逐案回访督查、逐案限期销号,明确了信访案件办理责任人,加快了信访案件办理速度。

  去年9月17日,王铁良开通了网名为“新密市委书记”的QQ号,这也开创了全国县市书记公开QQ问政的先河。

  市委书记与群众在网上互动,问政直通车真正解决了百姓问题,同时向官场恶习开刀,深受市民好评。

  两年来,新密市群众信访量每年下降2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保障了社会稳定。

  狠抓落实打造生态宜居的时尚新密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事情入手,狠抓具体落实,新密市委市政府把群众的需要当做第一民生来抓。

  “黑烟滚滚,臭水横流,碎石乱飞,污染严重”,这是外地人对新密此前的印象描述。

  “我们以前从不穿白袜子、白衬衣;即使结婚的婚车也不用白色的。”新密人王先生笑着说,出门转一圈,回到家,白的就变成黑的了。

  严重的污染,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遏制了可持续发展,损害了新密形象。2009年春,新密市开展了“清洁家园、美化乡村”的大行动。

  市委书记上街捡垃圾,万名党员干部参加义务劳动,城乡联手清理垃圾杂物、乱堆乱放、乱涂乱喷,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乱停乱放;对道路、镇区、景区、村庄进行全面绿化和硬化,对道路两侧和镇区主要街道建筑物进行立面改造与粉饰;规划建设游园绿地;规范各类经营网点、各类网线及标牌。关闭314家石料厂、拆掉210个冒黑烟的烟囱、清除120多家小炼油厂。同时,建大型生物环保污水处理厂,推广清洁能源等一系列措施,新密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以“洁净、亮绿、通畅、有序、美观”为目标,新密全市开展道路、村庄和集市综合整治,建造游园50个、30万平方米,绿化带18万平方米。

  在全市建立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乡镇建设垃圾处理场;建立环卫机构,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奖补。

  全市303个行政村、46个居委会全部配备环卫车、环卫工人。环卫工人达7400人,这在全省县(市)中开先例。

  如今的新密,大小街道整洁有序,游园广场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人们在劳动之余休憩游玩,引吭高歌,处处呈现温馨祥和的生活画面。过去脏乱出名的新密已变成生态园林新密、时尚宜居新密。

  重视民生是党委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政府最大的政策,新密市以此为准绳,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想方设法造福于民。

  让贫困村早日脱贫,让困难群众早日致富,市委建立长效机制,开展“1+1”帮带活动,组织113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联建113个村(社区),58个强村(社区)联建58个弱村(社区),117个市直单位及其二级机构联建117个村(社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8000多名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群众结成联建对子,并建立了帮扶台账,实现了联建工作全覆盖。

  去年以来,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0多件,引进帮扶项目200个,协调各类帮扶资金近2000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政府牵头,财政、邮政储蓄银行紧密配合,实施10万元以下政府贴息贷款。对偏僻山区的青年,大力实施劳力输出,每年向广东、浙江等省和国外输出劳务,向富士康等企业输送1万多劳力,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力全部就业。

  新密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村党支部书记激励保障暂行办法》和《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生活补贴暂行办法》,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报酬结构补贴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政治待遇制度、定期康检制度和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生活补贴制度。

  市财政每年新增700多万元用于提高在职村干部待遇,解决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确保村干部工作有待遇,退后有保障。

  目前,在职村(社区)支部书记月平均工资达1260元,离任村(社区)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月生活补贴最高达450元,最低为225元。基层干部待遇的落实,也增强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原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是20余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新密市政府出钱,从去年开始每年财政投入1500万元(总预算2.5亿元),解决2000年以前,原困难国有、集体企业1.2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缴纳问题。

  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1300余万元,解决所有下岗职工医保问题。

  新密还着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有2200人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新密市还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群体,参保人数近18万人,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记者 董占卿 文/图)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