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人民政府网站logo
王伟凡 挑战帕金森病的年轻中医
来源:新密市人民政府  时间:2006-05-29 08:59  
帕金森氏病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医学难题之一,全世界数百名科学家在研究它,仍然没有找到发病原因,然而经过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震颤病研究所中医主治医师王伟凡研制的纯中药配方治疗,一些患者居然能够完全康复。近日,记者采访了王伟凡医师,并走访了几位已经康复的患者。 

  与帕金森病的不解之缘 
    王伟凡生长在新密市城北的一个小山村。早在他童年时期,村中张大伯患有"鸡爪风",每当这位老人手中放下农具后,双手就不自主地震颤起来,走起路来向前冲,患病十多年,1985年病故,这种病症就是帕金森病。 

    王伟凡自幼特别勤奋刻苦,不管上学读书,还是家务农活,他总是脚踏实地,非常执著。1986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河南中医学院录取。1986年9月6日,他怀着兴奋的心情迈入河南中医学院的校门,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大学生活。他在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学以致用,遇到自己或亲属患病,自拟方子,亲自体验中医药的妙处。想不到,他父亲从1989年冬季出现右手震颤、肢体强直、行走不便等症状,并逐渐加重。他想父亲是否也患了和张大伯一样的不治之症,利用假期带着父亲到新密市人民医院去看病,门诊部主任诊断是帕金森病,开始服用安坦,可是,病情仍然不停地进展,一年多时间,生活自理逐渐有些困难。1991年春季开学后,他带父亲到郑州市多家大医院找专家诊治,都是一样的说法,这病没有根治办法,只有终生吃药。先是让吃左旋多巴,因严重呕吐停用,后又让吃美多巴,可是家里经济困难,吃不起。随后带父亲到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找最有名的内科主任诊治,先后开了二十剂中草药,回来吃了十几剂,一剂药煎后滤出的药汤,常常一个小时才能服完。由于没有好转迹象,父亲说什么也不愿再服难以下咽的苦水。 

  1991年7月他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家里,看着父亲痛苦不堪的病状,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他决定亲自给父亲配药治疗,先后翻阅了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及《景岳全书》等古籍,根据有关论述,辩证父亲的病症属于肝肾阴亏,虚风内动。又查阅《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书籍,从中筛选了四十多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确定了具体用量,方子组成后,直接配制成中药蜜丸。他父亲服用两三个月后,就有了明显效果。后来病情出现很长时间的反复,父亲不愿再坚持治疗,他却不想放弃。经过整整一年半治疗,奇迹终于出现,1992年底患帕金森病三年的父亲终于完全康复,直到2002年年底因突发脑干出血病故,整整好了十个年头。他从给父亲治疗中得到启示:帕金森病并非一定治不好,特别是用中药治疗,在对证下药的前提下,能否坚持治疗到底往往是能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敢于挑战帕金森病的年轻中医 

  父亲奇迹般的康复,使他大受鼓舞,但是个案的成功还缺乏说服力。这种病症国际上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济世救人的医师天职促使他树立要用中医药攻克这种疑难顽症的远大志向,他不迷信西医对帕金森病做出的已有结论,以非凡勇气向"不治之症"发出挑战,立志要从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中开拓帕金森病治疗的新途径。 

  由于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西医药治不好的病症未必中医药也治不好。任何疾病,只有治本才有可能治好。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和治疗,同样也必须超越西医的思维定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治本优势,才有可能探索出一条崭新的康复之路,实现帕金森病治疗的实质性突破。 

  1995年春,他遇到一个住院病人的家属双手严重震颤,端茶倒水都很困难。他便毛遂自荐,并给她配药治疗。半年后随访,患者双手完全恢复正常,端碗拿筷子跟常人一样,还能穿针引线。1995年9月他专程赴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医疗信息检索中心搜集近十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震颤病症的全部文献资料,回来后逐一研究,丰富自己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广泛借鉴当今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个人医疗实践经验及体会,精心选药,科学组方,研制出具有补益肝肾、滋阴熄风功效的纯中药配方。1995年9月开设了国内最早的中医震颤专科,从此开始了采用纯中药的方法研究治疗帕金森病的职业生涯。1998年6月成立了国内首家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1998年以来,王伟凡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有关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5篇。1998年6月在国际名医特色医疗保健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论文《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机理初探》;2000年10月参加了中华医学会举办的"全国神经内科主任高级研修班";2000年11月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全国第六次神经内科学会会议;2002年编写《震颤病证的中医药诊治指导》,是广大患者详细了解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宝贵参考资料;2003年9月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帕金森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2004年9月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帕金森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综述》,在会议上同国内外著名专家交流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体会;2005年9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神经变性疾病及卒中国际研讨会";同月参加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并发表论文《纯中药配方治愈帕金森病病例报告》。 

  历经10年的艰苦探索,王伟凡在中药治疗帕金森氏病、特发性震颤、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痉挛性斜颈、肝豆核变性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疾病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研究发现中药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修复、激活和平衡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延缓、控制病情的进展,进而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纯中药配方的研制成功,不仅开辟了帕金森病治疗的新途径,填补了帕金森病没有治本措施的医学空白,打破了帕金森病是不能根治的不治之症的传统理念,更为数百万正在倍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早日彻底摆脱病魔带来了曙光。 

  帕金森病并非绝对不能治愈 

  怀着对王大夫创业精神的敬佩和对古老神奇的中医药的敬仰之情,记者不辞旅途奔波,几天来,先后到新密市、巩义市、宜阳县和武汉市走访患者,所到之处受到他们及家人的热情接待,亲自见证了这些曾经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置信的人间奇迹,这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在我记者职业生涯中也是第一次。 

  1995年10月29日,新密市来集镇陈沟村1组的陈某13岁的独生子出现手颤、腿抖、颈部强硬、下肢发硬,先后到新密市及郑州市多家医院住院治疗,经专家确诊为帕金森病,服用安坦,治疗半年多,手颤越来越重,严重到几乎不能端碗拿筷子,写不成字,下肢僵硬,行走不便。专家还说,这种病不好治,也就没有什么希望,家人为孩子的病症心急如焚,感到非常绝望。1996年3月29日经熟人介绍陈某几乎不抱希望,带着孩子找到王伟凡大夫。经诊查后,开始服药,从第二个月孩子的手时颤时停,颈部、下肢僵硬开始松解,第三个月孩子的双手就几乎不颤,端碗拿筷子比较自如,颈部、下肢完全放松,走路自然。继续坚持治疗三个月,震颤、强直完全消失,各种精细活动正常完成,1996年9月份开学后孩子重返学校。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儿子结婚那天还特别邀请王大夫喝杯喜酒。 

  1996年3月份,新密市超化镇申沟9组刘某不明原因出现双侧肢体震颤、走路不稳、焦虑失眠,先后辗转到新密市及省会多家医院住院半年多,诊断为帕金森病,服用过美多巴,但病情持续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穿衣需要别人帮助,行走需要搀扶,精神崩溃。正在走投无路之时,闻听王大夫用中药治疗这种病有奇效的消息后, 1996年9月25日,病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找到王伟凡大夫。王大夫详细了解病情后,开了一个疗程的中药,开始一个月,病人情况趋于稳定,首先是精神好转,失眠改善;第二个月震颤大减,走路也比较平稳,吃饭穿衣基本可以自理;第三个月病情进一步好转;坚持治疗两个疗程半年多,各种症状完全消失,病人完全恢复健康。又巩固治疗半年时间,病人又重返工作岗位,是王大夫高超的医术挽救了病人,也挽救了一个家庭。十年过去了,刘某现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工作顺心。 

  1994年4月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铁分局法院退休干部阳某不明原因出现手脚震颤、四肢僵硬、活动困难、大便干结、急躁失眠,曾先后住过七次医院,被专家诊断为帕金森病,服用西药,病情持续进展加重,到1997年全身颤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不起,全身难受,痛苦不堪。1997年底了解到河南省新密市有个王伟凡大夫专治这种病,家人立即给王大夫电话联系,王大夫了解病情后,建议服用中药治疗。1998年1月15日,病人开始服药,一个疗程后,病人情绪比较稳定,晚上睡眠改善,顽固便秘也减轻了一些。第二个疗程,震颤就开始减轻改善,可以控制,身上强硬也轻了,大便也通畅了。第三个疗程,震颤就大轻了,可以下床了。第四个疗程,震颤基本消失,病人可以下楼活动。第五个疗程,各种症状全部消失,完全恢复健康,日常生活如同常人。老伴打电话向王大夫报喜说,病人服用中药产生了奇迹! 

  河南省宜阳县一中离休干部仝某,1966年发病,编材料、做记录,思想一激动,或者人多时,手就写不成字。病情逐渐进展,1990年以后写字非常困难,吃饭捉不住筷子,走起路来,或是坐下,双手就不自主震颤。穿衣服扣不住扣子,拉锁拉不起来,腿还发硬四肢无力,吃饭没有食欲,失眠焦虑,坐卧不宁,生活几乎是不能自理,非常忧愁。曾经省城医院神经内科著名专家诊断为帕金森病。1997年他看到《老人春秋》介绍,新密市有个王医生专治这种病,便委托儿子前去咨询,并购买了一个疗程的中药。连续服用到第三个疗程,不知不觉,吃饭能捉住筷子,穿衣服扣扣子双手震颤也轻了,逐渐不再颤了,双手的功能也能发挥出来了。到第三个疗程结束时,双手的功能恢复得差不多。除震颤明显好转,身体其他方面也有了改观,饭也想吃了,睡觉也睡好了,走路也有劲了。原来走路少气无力,一公里远近也走不了。后来,走路昂首挺胸,一口气走三四里路。继续服药巩固效果,病情越来越好转,好转的情况简直是病人做梦想不到。他心里非常激动,写了一首抒怀诗《震颤康复即兴》:震颤病魔久缠身,晚岁致我成残人,幸服熄风中成药,神奇康复妙回春。中医药是咱们国家宝贵遗产,但想不到中医药在他身上有这样神奇的效果。自从他服用中药以来,除了震颤几乎完全消失,神奇康复,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虽然年近八十岁高龄,脑子很清晰,思维也很敏捷。从2001年至今,一鼓作气出版四本书。他过去吃饭需要别人伺候,近几年来,自己做饭,还能照料偏瘫多年的老伴。 

  王某,河南省巩义市西村镇常封村人,小学校长。1991年开始出现双手震颤,头摇,没有在意,后来病情加重影响工作,写不成字,端碗拿筷子很困难,先后在乡卫生院、人民医院看病,专家诊断为帕金森病,开了安坦,回家服用一段时间后,震颤减轻了,可是一停药又震颤起来。 2002年11月份从《老人春秋》上知道王大夫的消息后,便在孩子陪同下到新密市诊病,并带了一个疗程的中药回来服用。服药两个多月,产生了效果,震颤减轻了,心里很高兴。连续用到第四个疗程上,震颤基本消失,端碗拿筷子跟正常人一样,还能提笔写字,又巩固治疗一个疗程,完全康复。停药三年多,情况很好,为了感谢王大夫,他挥毫泼墨:万代草药妙配伍,根治震颤显神奇! 

  李某,家住巩义市建设路华南巷8号院。他在2002年冬季发病,手脚震颤,心情急躁,夜不成寐,坐卧不宁,饭吃不下,走路也无力。去县医院去检查,专家诊断帕金森病,他带着疑问又到省城医院,确诊是帕金森病。他心想,邓小平得的就是帕金森病,人家还治不好,他这种病也肯定治不好,为此感到十分苦闷。到2003年夏天,病情发展已经很严重。2003年8月份,他从网上查到新密市中医震颤研究所,有个王伟凡医生对这种病很有研究。但是新密市是小县城,能治好这种病?就抱着去试试的态度,和儿子一起到新密找到王医生。药吃到两个多月,就有明显效果,首先是能休息了,心情不急躁了,感觉脑子有些清醒了,也有点精神,走路也有力了,过去走一公里就得休息,以后去公园大概是两、三公里路,走一圈后才休息一会。又吃了十几天,逐渐发现手也能端住碗,拿住筷子了,不太颤了。面部的表情也逐渐跟过去不一样了,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不是那么痴呆了。吃了不到两个疗程,大约四个多月,症状就基本上消失了,身体恢复得不错。休息、吃饭、走路、甚至于做家务,都可以。治疗一年以后,基本上跟正常人一样,现在他心情舒畅,逢人便说:王医生这药是真治病,王医生对这种病是真有研究。 

  虽然走访的康复患者很有限,但是我强烈感受到这些患者对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震颤病研究所以及王伟凡大夫的感激是发自肺腑。我深信,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确可以大有作为,王伟凡运用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成果是对中医药学事业的贡献,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贡献,必将有更多的帕金森氏病患者通过中药治疗,最终摆脱病魔,恢复健康。 

  为帕金森病人奉献爱心 

  王大夫不仅医术精湛,而且竭诚待患。他把病人视为亲人,把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视为自己搞好每次诊疗活动的最高要求,对于来诊病人服务周到细致,对于来函或来电咨询的患者及家属则务必给予满意答复。 

  鉴于多数病人病史较长,为治病曾经花费巨资,一些患者经济条件比较拮据,尤其是部分病人还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王大夫不仅对患者的病痛寄予了最大的同情,而且更在医疗活动中坚持让利于患者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十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坚持最低价位,要让那些经济困难的帕金森病患者也用得起药,治得起病。 

  挑战世界医学难题,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王伟凡大夫以此为己任,在医术上追求精益求精,在服务上坚持诚信待患,以更加精湛的医术和真诚的信誉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