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人民政府网站logo
首页 魅力新密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新密文化底蕴深厚,被命名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也是《诗经》中《郑风》《桧风》的产生地。公元前206年始置密县,1994年撤县建市,有打虎亭汉墓、古城县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城寨遗址、李家沟遗址分别于2000年、200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超化吹歌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密人要在站在新的起点上把新密建设好,不能离开文化的支撑和文化的发展。

    新密是文化资源大市,但是如何将新密建设文化名市、文化强市,让文化强市与工业强市比翼齐飞,却任重道远。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新密的历史是整个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新密建构着、印证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新密历史文化总论

    二、新密的远古文化----从远古到先秦

    三、新密的封建文化----从先秦到明清

    四、新密近现代史----新密人民的革命

    一、新密历史文化总论

    (一)新密历史文化的特点

    1、连续性。新密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40多万年前一直到今天,从未间断,中国历史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在新密找到印证,这使新密成为一个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其连续性的特点全国罕见。有许多中国历史上的断环都能在新密找到补证,如《史记》上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轩辕之丘在哪里,史学界一直在寻找,古城寨城址的兴建年代和地望正好与历史记载相符;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关于夏初有一个缺环,通过新密新寨遗址的发掘正好把这个缺环补上,新密新寨遗址在考古学上被命名为“新寨期”。岳村李家沟遗址是10500年至8600年。

    中国社科院和郑州市文物研究所普查结果:新密旧石器时代遗址有96处。

    河南省社会科院研究员张维华说,新密“溱洧文化是中国的一部通史”。

    2、独特性。新密的历史文化带有鲜明的新密地域特色,西高东低,三面环山,两水东流,新密历史和文化的组合,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从新密这片山水走过时留下来的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中国历史在新密的独特反映。新密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山水风物、历史方位等,新密市域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都记录其中。如伏羲文化、黄帝文化、郑文化、县衙文化等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3、典型性。新密历史文化在县域文化中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新密历史文化的重心在远古,中国古都学会专家来新密考察后,对新密历史文化有一个总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新密。”这是对新密远古文化重心地位的中肯评价。新密远古文化的始源性决定了新密在中国历史上显赫的地位。新密的历史在不同的阶段都留下了典型的文化积淀,如新密的郑文化、汉文化、梁祝文化、超化净土祖庭文化在中国文化乃到世界文化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新密在清末的农民暴动,民国期间的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密历史都在中国的历史中具有典型意义。

    4、厚重性。新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从距今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以及有文字记录的文化,经由先辈们一代一代传承,积淀下来形成厚重的文化层,形成了新密厚重的区域文化,这种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当代新密人区域自豪感的基础。

    (二)新密历史的分期

    我认为,新密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远古到先秦,二是从秦汉到明清,三是新密人民的革命。

    第一阶段是从远古到春秋战国。这是先民从蒙昧、到开创文明,开创历史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秦汉到明清。这是古代新密人创造辉煌灿烂的封建文化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近现代从晚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是新密人民在革命志士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革命的时期。

    以上每一段历史都有波澜壮阔,曲折生动的辉煌篇章。

    (三)新密的历史沿革

    在上古,新密境内有补、密、郐三个古国存在。它们的历史都在一、两千年以上。西周时,周宣王灭密,密归郐国。公元前769年,郑武公灭掉郐国,吞并补国,在溱洧之交建立新郑,在密国旧地建新密邑,治在大隗。

    西汉刘邦二年即公元前205年,设密县,县治在大隗。

    隋大业12年即616年,县治迁址法桥堡即今老城。密县老城作为县治的历史是1378年。

    1994年,新密撤县建市。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

    其间新密的建置和隶属关系多次变化,三国时,新密曾设曲梁县。唐武德年间,密县曾升为密州,辖零水、洧源二县,不久撤。北宋时,密县西部曾归永安县管辖。金朝入主中原,密县属南京路。明末,李自成攻下密县,派冷英为密县县令,兼管登封。西汉至南北朝,密县属荥阳郡,后来,有时属钧州,有时属许州,有时属郑州,有时属开封府。

    二、新密的远古文化----从远古到先秦

    (一)新密的远古历史和文化

    近年来,新密在考古上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引起各方面关注。一是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曲梁乡大樊庄村考古发现,该村古城寨城址为全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古城。该城址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项发现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这是一个重要新闻,另一个是与之相距5公里的刘寨镇新寨村新寨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古城寨城址、新寨遗址被国家确定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探源地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个探寻中华民族更早文明起源的工程,该工程在全国有四个预研究地点,其中两个在新密。一个是新寨,一个是古城寨。(还有一个是登封市告城的王城岗。是大禹的都城。王城岗、新寨、古城寨恰在洧水河上源一线,不是偶然的。)这两则新闻可以说揭开了新密远古文化朦胧面纱之一角,它使新密的远古文化突兀地挺立在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上。

    中华文明的基础是华夏文明,其中心是中原,中原文明的中心在以嵩山为中心的地域。华夏文明在夏代以前就基本形成了。何谓华夏,“华夏”就其名称而言,“华”,原指衣服上的花纹,文明之象,是人类对最初进入农耕时代穿衣着裳的记忆,在古时,有华国,历史文献记载“华”在密县,即华阳故城之所在(现在属新郑)(《汉书》)(华阳故城传说是神农氏的降生地)。夏就是夏朝,中心在嵩山地区。新密正处于中原地区历史所记的华夏之垓心,专家称新密是华夏之源,毫无疑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为什么这里能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之地。从地理环境上看,这里是豫西山地到东部平原的交接边缘,是二级台地向三级台地过渡和延伸地带。在远古时期,这里气候湿润,森林植被茂密,河水丰沛,十分适宜人类居住,因而开发较早。华夏人文始祖伏羲、人文初祖黄帝都是从这里发祥的。

    新密的远古文化,从远古到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有三个重要的文化成果,它们是伏羲文化、黄帝文化、郑文化。

    说起历史,人们常引用“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诗句,三皇之首为伏羲,五帝之首为黄帝,他们都是华夏民族在历史关键期创造历史拐点的伟大人物。新密本来就是黄帝故里,这并不因为新郑开发了黄帝文化,把新郑冠以“黄帝故里”之名,新密的黄帝文化因此就被阉割了、被取缔了,我们应该毫不夸张地、堂而皇之地称自己是黄帝故里,是黄帝文化之乡、伏羲文化之乡。2008年1月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新密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并决定在新密建立“中国羲皇文化保护基地”,就是对新密远古文明重要地位的认证。

    1、新密是羲皇文化之乡

    新密境内与伏羲文化有关的地名有10多处,有伏羲女娲祠、祖始庙、补子庙、娘娘庙等纪念性庙宇12处。

    伏羲女娲的传说很多:新密境内还有伏羲女娲躲避洪水的传说、滚磨成亲的传说、抟土造人的传说、炼石补天的传说。

    伏羲女娲的纪念性地理地物标志有:浮戏山、补国城、娘娘庙、开阳庙、伏羲女娲祠、天爷洞、莪沟裴李岗文化遗址等。

    在伏羲文化之前,新密就有长时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荥密口北一公里有织机洞,是10万年-1万年古人类遗址。郑州博物馆馆长说“从织机洞走出郑州先民”(当然也可以说,从浮戏山走出郑州先民)。他说,在织机洞有人类活动的时候,郑州以东还是沼泽和湖泊。浮戏山是大洪水时代最早出露地表的中原隆起带。

    平陌镇灵崖山天爷洞遗址是3-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天爷洞山上分布着大大小小72个天然溶洞,山壁峭立,下临洧河,可下河捕鱼,可上山采集,悬崖峭壁可躲虎豹虫狼,为古人居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洞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人体骨骼化石。这里曾经出土的原始人头骨化石和“烈疆人”在1958年修小铁路时遗失。

    平陌镇天爷洞

    天爷洞斜对面的高岗上就是莪沟裴李岗文化遗址。1978年在超化镇莪沟北岗挖掘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了十分发达的农耕文明。这里有完整的村落房屋遗址,出土有磨制得十分精致的石磨盘、石磨棒,说明这里的农业文明已达到相当高度;这里出土有全国唯一的陶猪、陶纺轮,说明那时,人们就已开始饲养猪等家畜(莪沟附近有猪伢沟、养伢沟等地名),开始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如果从时代上划分,伏羲女娲所处时代正是人类刚刚由穴居野处进入农耕文明的时代,也就是人类文明由蒙昧进入野蛮时代的第一阶段,是新石器时代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被称为裴李岗文化阶段。裴李岗文化遗址全国以河南为多,河南集中在嵩山以东,嵩山以东主要是新密。共有14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器物根据碳十四测定为距今8000年左右。(超化莪沟遗址的发现早于新郑裴李岗文化。)

    补国城遗址。牛店镇娘娘庙西不远的绥水河道上,一个古代城池巍然屹立,它周长有400多米,高有近20米,这就是古代补国的城址。“补”是今天的简化字,繁体字是“補”,在汉代以前念“伏”音,与“伏”是通用字,因此处于是伏羲山下的补国遗址城被认为是伏羲时代的都城。根据史学家的观点,古代圣王的名字有一个衍化的过程,从一个人物到一个部族,从一部族到一个时代,因此,古代圣王应理解为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在补国城城墙夯土中,从裴李岗文化至仰韶文化,一直到龙山文化的陶片都有,而以仰韶前期最为集中。这说明,补城从裴李岗时期就已修筑,到仰韶早期达到鼎盛,而后长期为人居住。因此该城距今时间应在4500-6000年前。文献记载,该城在炎帝时其国君遂就被炎帝讨伐过。当地群众说补城的土是白土即碱土,含碱量大,与当地的黄土不同,饥荒年月,当地曾有不少人有用城上的土熬碱。相传筑城的土是从巩义以人相传递过来的。如果真的是这样,如此巨大的工程,没有王权的力量,恐怕是完不成的。所以补城自然应是一座王城了。专家推断,补城是伏羲时代的王城。也有论者说,由于女娲补天,补城也许是对补天英雄女娲所筑,补子应是对女娲的敬称。即如此,补城仍然是伏羲时代的王城。它是我国史前最早的具有王城性质的古城址。而补城在历经数千年风雨之后,虽然身处绥水河岸,却神奇地躲过了洪水冲击,而依然巍然屹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新密市西北的浮戏山和来集镇中部浮山,也是伏羲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浮戏山中有三座封号很高的山,它们是天皇山、地皇山、人皇山。天皇山位于尖山乡钟沟村,地皇山在尖山最东端的荥密边界上,又叫小顶山、香炉山,人皇山在巩义市境内。三座山几乎是一字排开,天皇山居中,地皇山居东,人皇山居西。伏羲、女娲、神农被人们尊奉为天皇、地皇、人皇。它们获得如此称号,与这里留传的传说有关。

    天皇山山尖上自汉、唐、宋一直有庙,称祖始庙。敬伏羲女娲开天辟地繁衍人类之功。这里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天塌地陷,洪水泛滥,伏羲女娲兄妹受老虎指点,跳入老虎口中,幸免于难。因人类灭绝,不得已滚磨成亲,结成夫妻,繁衍人类。在浮戏山巩义一侧,有个地名叫洪荒沟,这里的阴阳石传说就是他们当年滚磨成亲的磨盘。在开阳山下有个磨盘沟也传说是伏羲女娲滚磨成亲的地方。天皇山始祖庙年久失修,庙内大钟滚落沟中,因此该沟称做钟沟。现在的始祖庙为后人所修。我们在庙上见到群众保存的以前庙上的屋脊上的兽头以及瓷器残片,经鉴定为宋代以前器物。浮戏山中的田种湾、桑树湾、老蚕坡等地名,都与伏羲教民种植和饲养天蚕有关。

    来集镇中部的浮山,当地叫娘娘庙岭,岭上有伏羲女娲祠,庙祀伏羲女娲。从碑文上看,在明朝以前,该庙历代就有修葺。庙内的伏羲女娲是以夫妻身份并坐,这在全国都是唯一的。这里的传说与尖山浮戏山的传说基本一致,而且山名也基本相同,说明,浮山与浮戏山应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在牛店镇打虎亭村有一个自然村叫娘娘庙村,庙宇规模大而完整,有30多间房子,庙内塑女娲娘娘像,一手炼石,一手补天,一幅英勇无畏的女英雄形象。

    自然山水本身并没有名称,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活动,而被赋予了各种名样的名字,由于人们对祖先、英雄和圣贤的敬仰,在他们身故以后,以他们的名字称号他们生活过的地方,因而地名寄寓着深刻的文化含义,透露出一定的历史信息。浮戏山的名称,也是因伏羲在此活动而留下来的,是后人对伏羲的纪念。浮戏山的“浮戏”与三皇之一“伏羲”是一回事,是相通的。因为古代有音而无字,发明文字以后,一字多义的现象很多,关于伏羲就有多种写法。其中,一种就是浮戏山的“浮戏”,见《淮南子·览冥训》。浮戏山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而说浮戏山“云雾飘缈,山峰隐现,如众鸟浮水”的解释来自于清代翰林登封景东阳的《说嵩》,这纯粹是望文生义,触景生情之说。实际上浮戏山与河洛文化紧密相关,河洛文化离开浮戏山是不完整的。

    伏羲山日出

    新密与伏羲有什么关系呢?“密”字本身就是对伏羲的纪念。“密”分开解,就是“宓”“山”,古代“宓”“伏”相通,密山即伏羲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世之说,在浮戏山地区还有一个戏国,是伏羲后裔所建的方国。如此,在浮戏山周围古代就有补国、戏国、密国,他们都是伏羲后裔建的方国。密、补是都是伏羲的故国,新密是伏羲的故里。

    发现新密伏羲文化的首功应当归功于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振犁先生。他多次回新密考察,他认为“浮戏山”应为伏羲山,是伏羲的祖山,是伏羲氏河洛文化的一座圣山。他考察后欣然撰文题辞,“浮戏本是伏羲山,华夏始祖此为源。”

    可参考:《大河报》厚重河南:2008年2月走近伏羲山系列:
    《伏羲山孕育了中华文明》
    《遗址和传说锁定了伏羲文化的存在》
    《新密莪沟遗址发现早于裴李岗》

    “山不在高,有神则灵”。长期以来,新密的伏羲文化由于年湮久远,资料匮乏,没有引起人们重视。伏羲文化是新密一张的新的文化名片。新密市西部的自然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若能与文化开发统筹考虑,将自然山岳风光与远古人文资源相结合,山以文名,文以山显,将极大地提高该地区的文化品位和旅游价值。

    新密不仅是伏羲的故里,而且是黄帝故里、故都。黄帝文化在新密十分集中。

    2、新密是黄帝文化之乡

    在新密所有的文化资源中,黄帝文化资源的富集程度最高,文化开发价值最大。

    黄帝被海内外中华儿女视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文化遗迹主要分布在中原,中原黄帝文化遗迹主要集中在新密、新郑、禹州三以及灵宝,在密、禹、郑三县市中,又以新密为最多,三县市中有关黄帝活动的遗址、遗迹、地名、传说等共有60多处,其中新密46处,占76.6%,所以说我们有理由说,新密是中原黄帝文化的核心区。新密号称“黄帝文化之乡”当之无愧。

    新密的黄帝文化遗迹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系列:

    (1)黄帝练兵讲武遗迹:

    黄帝宫:黄帝立宫建殿,讲武练兵,发明风后八阵图的地方。黄帝宫周围的许多村庄都与黄帝练兵讲武有关。

    养马庄:传说黄帝养马的地方。

    草场岗:传说是黄帝练兵马的地方,叫操场岗,后改名为草场岗。

    仓王庄:黄帝屯放粮草的地方。

    黄路坡:黄帝返回黄帝宫时路过的山寨。

    马骥岭:黄帝驯养军马的地方。

    力牧台:黄帝拜力牧为将的拜将台,又叫台岗。

    桑园:嫘祖养蚕的桑园。

    老虎圈:黄帝驯养老虎的地方。

    讲武山:传说黄帝经常在此讲武练兵。

    风后八阵

    (2)黄帝访贤问道遗迹:

    大隗、大隗村、大隗镇、大隗山,具茨山,观寨村修德观、崆峒山、避暑洞。

    战国时代《庄子》中曾记载了“黄帝见大隗于具茨”的神话故事,说的是,黄帝为了统一天下,求贤若渴,到处访贤问道。他听说,具茨山中有一个名叫大隗的神人,智慧超群,十分渴慕,就率六个大臣到具茨山中去拜访,走到途中,迷了路,见到一个放马童子,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吗?小童说,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吗?小童又说知道,黄帝十分惊奇,就又问他你知道治理天下的道理吗?小子竟然天上人间侃侃而谈,黄帝问他治理天下的道理,他说,治理天下不过是跟放马一样,去掉其中的害群之马就可以了。黄帝再三拜谢,称大师而退。成语“害群之马”就这样来的,这也是中国法家思想的最早渊源。

    当然这是一个神话,庄子时代是在公元前500年,离黄帝时代比我们近2500多年,其神话,有其想象,但其故事中的地名与新密的地名一一对应。

    大隗镇,应是新密历史最长的一个地名,其地名渊源是黄帝见大隗于具茨。

    具茨山:中国历史上与黄帝有关的历史最长的一座山。

    新密大隗窑沟有七圣庙,内塑黄帝和他的七个大臣像,纪念他们到具茨山访问大隗的故事。

    《庄子》中还有一篇黄帝问道的故事,名叫《黄帝问道于广成子》。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闻听广成子来到了崆峒山,就前去拜访,给广成子说,我想得到世间要道精华,让五谷生长,人民和顺,万物成就,结果,广成子把黄帝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他想要了解的是事物的本质,而所要想掌握的是事物的末端,这样胆大包天心胸狭隘的人,不足以告诉他世间要道。黄帝返回后,认真反思,有三个月没有理朝政,在一个小茅屋里苦思冥想,最后,又恭恭敬敬来找广成子,说自己想得到长生之道。广成子很高兴,一跃而起,给黄帝讲得十分透彻,说这种道,用于治天下,上可以当皇,下可以为王,失吾道者,当归于尘土。

    大隗镇观寨村有个修德观,据碑刻记载是黄帝在此修德,并向广成子问道的地方,具茨山新密与禹州交界处有逍遥观,据载为广成子所居道观。

    (3)黄帝招兵屯粮遗迹(主要在白寨镇)

    黄帝岭:黄帝在此招兵买马,讨伐蚩尤的出征地。

    摩旗山:黄帝在此插旗招兵。

    屯粮凹:黄帝屯粮的地方。

    议事台:黄帝与大臣议事的地方。

    弹唱沟:又名黄帝乐院。

    (4)轩辕丘----黄帝建都遗址。轩辕丘在新密、新郑两市交界新密一侧。《史记》记载,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大清一统志》记载,“轩辕之丘在新郑西北故城25里。”但在新郑境内,考古专家经过长期苦苦找寻都没找到,200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考古发掘,发现大樊庄村古城寨城址是仰韶至龙山文化城址,经专家论证,有专家认为,从地望和文献记载看,这里就是黄帝故都轩辕丘。中国古都学会到此考察后,认为,中华文明是从这里起步的。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狭隘的地方主义作祟,轩辕丘古城寨被人们故意地淡化在媒体之外。

    (5)黄帝拜天祭祖遗迹:

    平陌镇天爷洞是黄帝祭拜先人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比黄帝更为古老的祖先活动的遗址。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称为是天爷洞。

    (6)黄帝的几位大臣人名遗迹:

    《史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在新密与新郑交界,具茨山的最高峰,就是风后顶。在刘寨黄帝宫东南一公里有一高台建筑,这里是力牧台。在苟堂有大鸿山,山上现在仍遗留有古时垒砌的城垣,还有大鸿擂鼓指挥作战的擂鼓台。苟堂还有常先口地名。

    大鸿山上有还有花园坡(黄帝御花园)、东华门、西华门等四门(四门以均华命名,城应叫华城,莫非中华之称自黄帝始?),还有黄帝避暑洞、黄帝拴马石、黄帝女儿梳妆楼等黄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地名以及传说故事。

    在新密境内最能集中体现黄帝文化内涵的是黄帝宫。

    刘寨镇黄帝宫

    黄帝宫原名叫云岩宫,其创不知何年代,因唐代军事家独孤及在此写下《风后八阵图记》而出名,该碑记载了黄帝在此研创八阵兵法,打败蚩尤的故事,并记述了后世军事战争皆师从黄帝八阵兵法。这里因为河流交汇,沟谷纵横,地势隐蔽,还有天然溶洞可以住人,为黄帝选中,作为运筹帷幄指挥打仗的军事大本营,黄帝在此立宫建殿,修了三座寨栅,作为练兵守卫之用。在这三座寨栅上,考古专家曾挖出仰韶时代的陶片和龙山时代的灰坑,这刚好与黄帝时代相对应。

    黄帝宫最有价值的是《风后八阵图碑记》,这幢唐人撰写,元代重刻,“文革”丢失,开发重现,历经风雨的碑刻是黄帝宫历史的最好见证,是黄帝宫的镇宫之宝。

    古人描绘黄帝宫的诗词有很多,其中以钱青简的诗最妙,“战罢赤尤犒旅徒,云岩深涧葬兵符。千秋永罢干戈事,蔓草寒烟锁阵图。”正是满怀深情地记述了黄帝平罢赤尤,希望万世太平、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

    如今的黄帝宫,山环水绕,碧波红船,绿树如云,风光旖旎,是新密一处山水人文俱佳的好去处。

    可参考《大河报·厚重河南》2008年11月

    黄帝宫——黄帝屯兵备战的大本营系列

    1、黄帝文化浓厚的黄帝宫。(2008年11月19日)

    2、风后八阵图,黄帝制胜的法室。(2008年11月20日)

    3、遗留在新密的黄帝足迹。(2008年11月21日)

    4、黄帝文化在新密民间的传说。(2008年11月24日)

    5、黄帝宫以外的黄帝文化。(2008年11月25日)

    6、黄帝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2008年11月26日)

    文化旅游事业,是“三分线索,七分造作”,没有线索不行,但重在造作。我们面对这些资源只是建了一个开发起点很低的黄帝宫,还是一个半拉子工程。

    文化产业的竞争往往是在地缘相近,文化关联的地区之间,你不争,我争,抢占先机者为王。新郑利用仅有的一个山头建成了始祖山风景区,利用一个庙子建了轩辕故里风景区。每年只五月,就接待游客几十万人。今年省委省政府在此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拜祖大典,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新郑把自己打造成了全球华人拜祖朝宗圣地。

    文化名市就是为一个地区财富的铺路。当代社会,“名气=人气=财气”。

    2006年5月1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来到黄帝宫视察,对黄帝宫的历史、人文、旅游价值给予高度肯定,指出,黄帝宫是黄帝建都和练兵讲武的地方,自然风光较高,开发建设不配套,明年要把黄帝文化的景点象糖葫芦一样串成串,上午在新郑拜祖,下午在新密游览。可以预想,如果新密能抓住此次机遇,可以为黄帝宫及新密旅游业迈上一个大的台阶。可是我们新密的黄帝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境相同。”发展的步伐那么慢。

    (3)新密市的郑文化

    郑国在西周时封在陕西华县,在西周将亡之际,郑氏先祖郑桓公以其雄才大略,于公元前779年打败郐国,将家小迁到溱洧之交,史书记载“主芣隗而食溱洧”,在此建立了新的郑国,经历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郑昭公四代共125年时间,到郑庄公时郑国国力强盛,对内辅佐王室,对外称霸诸侯,形成了“郑庄小霸”局面,开创了春秋争霸的新的历史阶段。

    郑国曾与郐国和平共处了10年,其间演绎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郐国卧塌之侧,一个侵占自己地盘的强邻正在掘起,生机勃勃的郑国和昏庸无为的郐国形成鲜明的对比。郑国人积极垦植,发展经济,人民安居乐业,到处人丁兴旺。而郐国国君整日好洁衣服,逍遥游乐,不思进取,毫无自强之策。周平王东迁洛邑第二年,年轻的郑武公就使用反间计把郐国灭掉,把无用的郐君废黜了。郐国、华国、补国以及补国的属邑丹、柔等国和虢国都归属于郑国。郑国虽虽然是后起之国,却一下子成了中原强国。

    1、郑国的历史遗迹:(主要在曲梁乡)

    古郑城遗址:在曲梁乡交流寨

    郑庄公冢:郑庄公墓在曲梁乡大樊庄王岗村

    郑昭公冢:郑庄公儿子郑昭公墓在曲梁乡五虎庙村东头

    武姜氏冢:郑庄公母亲武姜氏墓在曲梁乡五虎庙村西头

    报恩寺遗址:在曲梁乡大樊庄村

    京都城隍庙遗址:在曲梁乡大樊庄村

    响水潭遗址:在曲梁乡大樊庄村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潧水又南,悬流奔壑,崩注丈余,其下积水成潭,广四十许步,渊深难测,又南注于洧。”每到夏季,水势浩大,巨浪击石,情景振人。

    2、郑伯克段于鄢和黄泉见母故事(略)

    在平陌镇杨台村有“娘子台”,据传说是郑庄公望母台。

    在曲梁岗牛村在黄泉自然组,这个黄泉可能与黄泉见母故事有关。

    3、《诗经?郑风、桧风》

    郑国的蒸蒸日上和郐国的日趋没落在《诗经》中记述得十分生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诗歌305首。其中收录《郑风》21首、《郐风》4首。在《郑风》中,郑国男女对爱情的歌唱成为郑风的主调,再配以缠绵华丽的乐曲,被后世称为“靡靡之音”。试以《溱洧》、《褰裳》两首诗来说明。

    《溱洧》

     

    溱与洧,

    方涣涣兮。

    士与女,

    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1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讦且乐。2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

    浏其清矣,

    士与女,

    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

    洵讦且乐。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溱水长,洧水长,

    溱洧交汇哗哗响。

    小伙子,大姑娘,

    人人手里兰花香,

    妹妹说,“去瞧瞧热闹怎么样?”

    哥哥说,“已经去过一趟。”

    “再去一趟怎么样。”

    洧水向上,

    真是宽广令人快乐。

    只有男女相伴,

    才会那样的戏谑玩乐。

    送给你这芬芳的芍药。

     

    溱水流,洧水流,

    溱洧二水清悠悠。

    小伙子,大姑娘,

    挤挤碰碰岸边撞,

    妹妹说,“咱们去把热闹瞧?”

    哥哥说,“已经去过一趟。”

    “再走一趟怎么样。”

    洧水向上,

    真是宽广令人快乐,

    只有男女相伴,

    好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玩乐。

    送你一把这芬芳的芍药。

     

    注释:

    1且:含拘,已经的意思。

    2洵讦:宽旷广大之意。

     

    《褰裳》

     

    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1,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也狂也且。

    子惠思我,

    褰裳涉洧2,

    子不我思,

    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你要是爱我想我,

    就我提起衣裳渡溱河,

    要是不把初衷改,

    难道就没有别人来?

    真是个疯狂的傻小子啊。

     

    你是爱我想我,

    就提起衣裳渡洧河,

    要是你把初衷改,

    难道就没有别人来?

    你这个疯狂的傻小子啊



    注释:

    1溱:水名,源出今新密市白寨镇之董家沟,分山等地,即《水经注》所谓之鸡络坞在交流寨村,古郑城处与洧水河交汇,即《史记》所谓“食溱洧之地”。

    2褰裳:提起衣裳。

    3洧:水名,源于今登封东南阳城山和马岭山,东流经新密超化与绥水合,再东到交流寨与溱水合,称溱洧交流。

     

    《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青青的是你那长领襟,

    悠悠的是想念你的心,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

    你怎能从此断音讯。

     

    青青的是你那佩玉带,

    心悠悠是我把相思害,

    纵然我没有到你那里去,

    你怎能不到我这里来。

     

    走来溜去多少趟啊,

    在这高高的城墙上,

    一日不见哥哥面啊,

    就像难渡三月光啊!

     

    诗经是中华民族诗歌的源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郑风是其中最华丽的篇章,桧风是其中最低沉的乐曲。有研究者称郑风首开中国爱情诗的先河,新密的溱洧河谷是郑风爱情诗产地,因而溱洧河谷可以誉为中国的爱情谷,东方伊甸园。

    把《诗经?郑风、桧风》刻在石头上建立“郑风苑”的设想,新密市黄帝文化研究会早就有了,但始终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新郑市在《大河报》总编王继兴的提议下,市委书记张春香亲自拍扳,亲自推动,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建成了“郑风苑”,把《诗经》刻在石头上,把郑国故事,用线刻连环画的形式刻在石碑上,在黄水河边沿河建了一条郑国故事长廊。在黄水河边树起一个大石碑,改黄水河为“溱水”。“郑风苑”成为新郑新的旅游景点。

    新密的文化资源就这样白白地流失了。

    郑庄公是郑国最强盛时的君主,郑国灭亡以后,郑国人以国为姓,成为郑姓,郑姓人皆以郑庄公为骄傲,将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作为郑氏先祖。郑氏在海外善于经商,尤其在东南亚,有着巨大的经济实力,郑氏富商巨贾成为国内招商引资的重要对象。几年来,荥阳、新郑争相争夺海外郑氏寻根拜祖地,吸引海外郑氏目光,荥阳在荥阳市区竖立了郑氏三公巨型塑像,在所谓的“郑王庄”修了郑氏三公庙,把宇通公司前面的大街命名为“京城路”(公叔段所居为京城),以彰显自己的郑文化;新郑修建了郑风荷花苑,以彰显郑风。

    2003年,河南省与国内知名历史学专家教授在新密对郑庄公冢进行论证,认定郑庄公墓是海内外郑氏最佳的寻根拜祖地,与海外郑氏宗亲会达成了修建郑庄公陵园的意向。郑庄公陵园已有可观。

    三、新密的封建文化----从秦汉到明清

    密县东出平原,西控嵩岳。扼东进西守之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战国后期,秦国兵锋直指东方,秦昭襄王33年(公元前274年),秦猛将白起攻略中原,魏将芒卯率赵魏联军聚于华阳与白起会战,白起攻取华阳后,斩首15万人,迫使魏与秦讲和。“华”因此次战争载入史册。此时华阳是密县一个亭,亭是秦汉时一个乡的建置。华阳即为华阳故城,古华国旧址,现在归新郑管辖。

    汉朝时,密县始置县,在《汉书》中记载了一个卓茂的故事。密县有一个著名的县令,叫卓茂,以德治密,使密县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蝗不入境的盛景。

    西汉末年,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南阳豪强地主刘秀参与了绿林军,成为主要将领,公元15年,刘秀在取得昆阳大捷后,北上途中在新密与王莽军作战,从茍堂、平陌、牛店、尖山到白寨,留下大量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如常十冢、报恩寺、鸡鸣冢等都是当时遗迹。

    东汉初年,密县人侯霸,曾任湖北随县县令,抓捕盗贼,安抚百姓,深得人民爱戴,后被光武帝刘秀召入朝廷,任大司农之职。